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汲冢琐语(谨案,《晋书。束皙传》:「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书数十车,其《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隋志》:《古文琐语》四卷,《汲冢书》。《旧新唐书》同宋以后不著录。今辑群书引见,省并复重,得二十五事,汇为一篇,至《穆天子传》,《竹书纪》年》,俱汲冢古文,见存不录。) 其八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晋平公梦见赤熊窥屏,恶之而有疾,使问子产(案《左传》昭七年《疏》引以上同)
子产曰:「昔共工之卿曰浮游,既败于颛顼,自没沈淮之渊(案《路史。后纪》引作「自沈于渊」)其色赤,其言善笑,其行善顾,其状如熊,常为天王崇,见之堂则王天下者死;
见之堂下则邦人骇;
见之门则近臣忧;
见之庭则无伤。
今窥君之屏,病而无伤,祭颛顼共工,则瘳」。
公如其言而病间(《御览》九百八,《路史。后纪》二。案《史通》云:「寻《汲冢琐语》,即《乘》之流耶?其《晋春秋》篇云:「平公疾,朱熊窥屏。」左氏亦载斯事,而云梦黄熊入门。)
汲冢琐语(谨案,《晋书。束皙传》:「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书数十车,其《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隋志》:《古文琐语》四卷,《汲冢书》。《旧新唐书》同宋以后不著录。今辑群书引见,省并复重,得二十五事,汇为一篇,至《穆天子传》,《竹书纪》年》,俱汲冢古文,见存不录。) 其九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晋平公齐景公乘,至于浍上,见人乘白骖八驷,以来平公之前。
公问师旷曰:「有犬狸身而狐尾者乎(案《水经注》引作「有犬狸身而狐尾,随平公之车,公问师旷。」《太平广记》引作去其车而随公之车。」)」?
师旷有顷而答曰:「有之。
首阳神,其名曰者来。
首阳之神饮酒霍太山,而归其居,而于浍乎见之(案《水经注》引对曰:「首阳之神,有犬狸身狐尾。其逢君者,饮酒得福则徼之。」《太平广记》引作「狸而狐尾,其名曰首阳之神。饮酒于霍太山,而归其君。」)
甚善,君有喜焉(《水经。浍水注》,《御览》四十,《太平广记》二百九十一)」。
汲冢琐语(谨案,《晋书。束皙传》:「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书数十车,其《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隋志》:《古文琐语》四卷,《汲冢书》。《旧新唐书》同宋以后不著录。今辑群书引见,省并复重,得二十五事,汇为一篇,至《穆天子传》,《竹书纪》年》,俱汲冢古文,见存不录。) 其十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师旷晋平公(案《御览》三百六十九引作「晋师旷昼侍平公」),鼓瑟,辍而笑曰:「齐君与其嬖人戏,坠于床而伤其臂」。
平公命人书之曰:某月某日(案《御览》三百九十一引作「某年某月。」)齐君戏而伤,问之于齐侯,齐侯笑曰:「然,有之(《艺文类聚》十九《御览》三百六十九,又三百九十一。案《御览》三百六十九引作「公昼记之,使问齐侯,果如其言。」)
新序(案《新序》三十卷,见存。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二十三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九
平公叔向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如是,君不如臣力,何也」?
师旷侍,曰:「臣请以喻五味,管仲善断割之,隰朋善煎熬之,宾须无善齐和之,羹已熟矣,奉而进之,而君不食,谁能强之,亦君之力也(同上)」。
新序(案《新序》三十卷,见存。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六十九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九
晋平公赵武曰:「中牟,三国之股肱邯郸之肩髀也。
寡人欲其良令也,其令空,谁使而可」?
赵武曰:「邢子可」。
公曰:「邢子非子之仇邪」?
对曰:「私仇不入公门」。
又问曰:「中府之令空,谁使而可」?
赵武曰:「臣子可」。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艺文类聚》五十)
桓子新论:闵友 其十一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五
晋师旷善知音。
卫灵公将之晋,宿于濮水之上,夜闻新声,召师涓告之曰:「为我听写之」。
曰:「臣得之矣」。
遂之晋。
晋平公飨之,酒酣,灵公曰:「有新声,愿奏之」。
乃令师涓鼓琴。
未终,师旷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后汉·陈传》注)」。
提刑邵学士 北宋 · 徐积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六、《节孝集》卷三○
提刑学士阁下:古者上下相尊,用下尊上,谓之贵贵;
用上尊下,谓之亲贤。
是故年虽倍其父兄,而不敢挟其长;
贵虽极乎卿相,而不敢挟其贵。
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
惠公,小国之君也,所师者一人焉,所友者一人焉。
岂惟百乘之家哉,岂惟小国之君哉,虽大国之君亦有之矣。
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
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也,盖不敢不饱也。
嗟乎!
古之人何独有此事?
今之人何独不有此事?
岂今之公卿大人在乎上者贤,而布衣穷处之士在乎下者皆不贤哉!
岂今之时与古之时异者哉!
是故布衣穷处节操之士,宁闭门却扫,潜光遁迹,不愿与公卿大夫相闻也。
某尝恨此事,尝发愤太息。
又以谓今之天下,虽有如此事,而吾未之闻也。
前年自关中山阳,乃见同人,说阁下用孙觉学官
某曰:「为一州、为一军,用人为学官,乃常事耳」。
然又思古之人虽能尊贤爱士,而未必能用之。
今阁下既能爱其人,又能用其人,是真公卿大夫尊贤爱士之实也。
且阁下以壹员外郎知一军,尚能得其人而用之,使他日阁下为宰相,佐天子治天下,其得天下之士而用之,宜何如也!
既而又得阁下与孙觉书一篇,其文皆述安定先生之道。
某于是又知阁下能知先生矣。
嗟乎!
世之嚣嚣者寻罅窥隙,究觑百端,以此言毁吾先生之道。
而阁下乃能独立不顾,大明吾先生之道,以尊重其人如此。
阁下之贤可知矣。
嗟乎!
古之天下如阁下者几人?
今之天下如阁下者几人?
安定先生,吾师也,能知吾师而尊之,是犹知吾父而尊之也。
知吾师而尊之,其徒之心视其人如何?
此阁下之道,使某言之不足而嗟叹之也。
虽其人闭门却扫,潜光遁迹,不愿与公卿大夫相闻,亦不可得也。
近著六篇,谨授仆人投献,且以为几席之污。
如阁下者姑可矣,然后敢自信,即尽其所有。
上疏豫通帝意 东汉 · 陈忠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二
臣闻仁君广山薮之大,纳切直之谋;
忠臣尽謇谔之节,不畏逆耳之害。
是以高祖周昌桀纣之譬,孝文爰盎人豕之讥,武帝东方朔宣室之正,元帝容薛广德自刎之切。
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
对曰:「大臣重禄不极谏,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
公曰:「善」。
于是下令曰:「吾欲进善,有谒而不通,罪至死」。
今明诏崇高宗之德,推宋景之诚,引咎克躬,咨访群吏。
言事者见杜根、成翊世等新蒙表录,显列二台,必承风响应,争为切直。
若嘉谋异策,宜辄纳用。
如其管穴,妄有讥刺,虽苦口逆耳,不得事实,且优游宽容,且优游宽容,以示圣朝无讳之美。
若有道之士,对问高者,宜垂省览,特迁一等,以广直言之路(《后汉·陈忠传》,又略见袁宏《后汉纪》十七)
上疏陈事 东汉 · 吕强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五
臣闻诸侯上象四七,下袭王土,高祖重约非功臣不侯,所以重天爵明劝戒也。
伏闻中常侍曹节、王甫、张让等,及侍中许相,并为列侯。
宦官祐薄,品卑人贱,谗诌媚主,佞邪徼宠,放毒人物,疾妒忠良,有赵高之祸,未被轘裂之诛,掩朝廷之明,成私树之党。
而陛下不悟,妄授茅土,开国承家,小人是用。
又并及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
受国重恩,不念尔祖,述修厥德,而交结邪党,下比群佞。
陛下惑其琐才,特蒙恩泽。
又授位乖越,贤才不升,素餐私幸,必加荣擢。
阴阳乖剌,稼穑荒蔬,人用不康,罔不繇兹。
臣诚知封事已行,言之无逮,所以冒死干触陈愚忠者,实愿陛下损改既剌,从此一止。
臣又闻后宫彩女数千馀人,衣食之费,日数百金。
比谷虽贱,而户有饥色。
案法当贵而今更贱者,繇赋发繁数,以解县,寒不敢衣,饥不敢食。
民有斯厄,而莫之恤。
宫女无用,填积后庭,天下虽复尽力耕桑,犹不能供。
昔楚女悲愁,则西宫致灾,况终年积聚,岂无忧怨乎!
夫天生蒸民,立君以牧之。
君道得,则民戴之如父母,仰之犹日月,虽时有征税,犹望其恩之惠,《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
悦以犯难,民忘其死」。
储君副主,宜讽诵斯言;
南面当国,宜履行其事。
又承诏书,当于河间故国起解渎之馆。
陛下龙飞即位,虽从藩国,然处九天之,岂宜有顾恋之意。
河间疏远,解渎邈绝,而当劳民单力,未见其便。
又今外戚四姓贵幸之家,及中官公族无功德者,造起馆舍,凡有万数,楼阁相接,丹青素垩,雕刻之饰,不可单言。
丧葬逾制,奢丽过礼,竞相放效,莫肯矫拂。
《谷梁传》曰:「财尽则怨,力尽则怼」。
《尸子》曰:「君如杅,民如水,杅方则水方,杅圆则水圆」。
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
今上无去奢之俭,下有纵欲之敝,至使禽兽食民之甘,土木衣民之帛。
师旷晋平公曰:「梁柱衣绣,民无褐衣;
池有弃酒,士有渴死;
厩马秣,民有饥色。
近臣不敢谏,远臣不得畅」。
此之谓也。
又闻前召议郎蔡邕对问于金商门,而令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以诏书喻旨。
不敢怀道迷国,而切言极对,毁刺贵臣,讥呵竖宦。
陛下不密其言,至令宣露,群邪项领膏唇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陛下回受诽谤,致刑罪,室家徙放,老幼流离,岂不负忠臣哉!
今群臣皆以为戒,上畏不测之难,下惧剑客之害,臣知朝廷不复得闻忠言矣。
太尉段颎,武勇寇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历事二主,勋烈独昭。
下既已式序,位登台司,而为司隶校尉阳球所见诬胁,一身既毙,而妻子远播。
天下惆怅,功臣失望。
宜徵更授任,反家属,则忠贞路开,重怨以弭矣(《后汉吕强传》。)
复申杜元凯 西晋 · 段畅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八
案《春秋》,僖公九年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
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传发宋公,而因释王,在丧未葬,称「在丧」,葬讫卒哭,已除衰麻,故不复名「在丧」,此诸侯除服之证也。
案《礼记》,诸侯元子既葬,见于天子,曰「类见」:将嗣父位,除丧见王,以受瑞命,由嗣而见,故曰「类见」。
于是天子礼之太庙,赐以命服,此诸侯不以麻终三年之证也。
《杂记》,麻者不绅,执玉不麻,麻不加于彩。
诸侯既卒哭即位,则有聘享朝会之礼,既执玉服彩,不宜复以服麻,故云衰麻服缟素;
缟素之制,可以杂于吉也。
此除衰麻谅暗之文也。
《丧大记》云:「君既葬,王政入于国,既卒哭而服王事。
大夫士既葬,公政入于家,既卒哭,弁绖带,金革之事无避也」。
然则大夫士皆以衰麻终三年,故虽卒哭,称弁绖带,以服金革之事。
诸侯以上,卒哭除衰麻谅暗,故特不言弁绖,此诸侯衰麻除之证也。
又《春秋》鲁隐公元年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赗。
《左传》曰:「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
既卒哭除服谅暗,此为免丧之后来吊,故曰吊生不及哀:此诸侯卒哭除衰之证也。
文公元年天王使毛伯来赐公命。
《公羊传》曰:「命者何?
加我服也」。
贾逵以为诸侯逾年即位,天子赐以命圭,合瑞为信也。
然则皆得行吉礼。
文公元年公孙敖如齐。
《左传》曰:「穆伯如齐,始聘焉,礼也」。
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践修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也。
僖公之丧未三年,嫌于不可以接吉事,故《传》发明大义,以正诸侯之礼也。
春秋》襄公十五年冬十一月晋侯周卒;
十六年正月,葬晋悼公
三月公会晋侯于溴梁。
《左传》曰:「葬晋悼公平公
即位,改服修官,烝于曲沃,与诸侯宴于温,传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
诸侯五月而葬,今晋悼三月便葬,遂合诸侯燕会,使大夫歌舞,皆非丧礼也。
羊舌𦠜、祁奚、韩襄,皆晋之贤大夫也,平公尚幼,宰传相之,命诸贤付幼君,而若此者,盖继好讲信,谋事补阙之大者,故传其行事也。
晋子墨衰绖征秦,遂墨衰以葬,书春秋时卒哭之后,御军甚多,无衰墨文明其服也。
弁绖金革,礼所权许,皆为救危亡者也。
哀公五年秋九月,齐杵臼卒,六年《公羊传》曰,除:「公之丧,诸大夫皆在朝」,又「理会于陈乞之家」,明其皆免丧,无复所制也(《通典》八十。)
谅暗议 南齐 · 王俭
 出处:全齐文卷十
权典既行,丧礼斯夺,事兴汉世,而源由甚远。
殷宗谅暗,非有服之称,周王即吉,唯宴乐为讥。
《春秋》之义,嗣君逾年即位,则预朝会聘享焉。
《左氏》云:「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践修旧好」。
又云:「诸侯即位,小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阙,礼之大者」。
至于谅暗之内而图婚,三年未终而吉谛,齐归之丧不废蒐,杞公之卒不彻乐,皆致讥贬,以明鉴戒。
自斯而谈,朝聘蒸尝之典,卒哭而备行,婚谛蒐乐之事,三载而后举,通塞兴废,各有由然。
又案《大戴礼记》及《孔子家语》并称武王崩,成王嗣位,明年六月既葬,周公成王
而朝于祖,以见诸侯,命祝雍作颂。
十五年十一月晋侯周卒;
十六年正月,葬晋悼公
平公既即位,改服修官,烝于曲沃
《礼记·曾子问》孔子曰:「天子崩,国君薨,则祝取群庙之主而藏诸祖庙,礼也」。
卒哭成事,而后主各反其庙。
《春秋左氏传》:「凡君卒哭而祔,祔而特祀于主,蒸尝禘于庙」。
先儒云「特祀于主者,特以丧礼奉新亡者主于寝,不同于吉。
蒸尝,禘于庙者,卒哭成事,群庙之主,各反其庙。
则四时之祭,皆即吉也。
三年丧毕,吉禘于庙,跻群主以定新主也」。
凡此诸义,皆著在经诰,昭乎方册,所以晋、宋因循,同规前典,卒哭公除,亲奉蒸尝,率礼无违,因心允协。
爰至泰豫元年礼官立议,不宜亲奉,乃引「三年之制,自天子达」。
又据《王制》称「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越绋而行事」。
曾不知自天子达,本在至情,既葬释除,事以权夺,委衰袭衮,孝享宜申,直绋之旨,事施未葬,卒哭之后,何绋可越?
复依范宣之难杜预谯周之论士祭,并非明据。
晋武在丧,每欲存宁戚之怀,不全依谅暗之典,至于四时蒸尝,盖以哀疾未堪,非便顿改旧式。
江左以来,通儒硕学,所历多矣,守而弗革,义岂徒然。
又且即心而言,公卿大夫,则负扆亲临;
三元告始,则朝会万国。
虽金石辍响,而栒虡充庭;
情深于恒哀,而迹降于凡制。
岂曰能安国家故也。
宗庙蒸尝,孝敬所先,宁容吉事备行,斯典独废。
就令必宜废祭,则应三年永阙,乃复同之他故,有司摄礼,进退二三,弥乖典衷。
谓宜依旧亲奉(《南齐书·礼志》上。建元四年尚书令王俭采晋《中朝谅暗议》奏,从之。又见《通典》五十二。)
观象赋 北魏 · 张渊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二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又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然则三极虽殊,妙本同一;显昧虽遐,契齐影响。寻其应感之符,测乎冥通之数,天人之际,可见明矣。夫机象冥缅,至理幽玄,岂伊管智所能究畅。然歌咏之来,偶同风人,目阅群宿,能不歌吟?是时也,岁次析木之津,日在翼星之分,阊阖晨鼓而萧瑟,流火夕叹以摧颓,游气眇其高搴,辰宿焕焉华布。睹时逝怀川上之感,步秋林同宋生之戚,叹巨艰之未终,抱殷忧而不寐,遂彷徨于穷谷之里,杖策陟神岩之侧。乃仰观太虚,纵目远览,吟啸之顷,懔然增怀。不览至理,拔自近情。常韵发于宵夜,不仕咏歌之末,遂援管而为赋。其辞曰:
秀峰以遐眺,望灵象于九霄(陟,升。遐,远。九霄,九天也。)
睹紫宫之环周,嘉帝坐之独标(紫宫垣十五星在北斗北,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宫中,天帝位尊,故言独标也。)
瞻华盖之荫蔼,何虚中之迢迢(华盖七星,杠九星,合十六星,在大帝上。迢迢,高远之貌。)
观阁道之穹隆,想灵驾之电飘(阁道六星在王良东北,天帝之所乘摄,灵驾之所由从。电飘,疾也。)
尔乃纵目远览,傍极四维,北鉴机衡,南睹太微(四维,四方之维。机衡,谓北斗星。太微宫十星,在翼轸北。)三台皦皦以双列,皇座囧囧以垂晖三台凡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极太微。皇座一星在太微星中。皦皦、囧囧,皆星光明之貌也。)虎贲执锐于前阶,常陈屯聚于后闱三台谓之太阶,虎贲一星在下台南,故言前阶。常陈七星,如毕状,在皇座北,皆宿卫天帝前后,备非常。阐门,宫中之门也。)
遂回情旋首,次目文昌(文昌七星,在北斗魁前,别一宫之名,皆相位次也。)
仰见造父,爰及王良造父五星,在传舍河中。造父周穆王御。死,精上为星。王良五星,在奎北。王良者,大夫,善御,九方湮之子。一名邮无正,为赵简子御。死,精托于星,为天帝之驭官。)
傅说登天而乘尾,奚仲托于津阳傅说一星在尾后。傅说,殷时隐于岩中,殷王武丁梦得贤人,圜画其象,求而得之,即立为相。死,精上为星。乘尾,在龙驷之间。奚仲四星,在天津北,近河傍。太古时造车舆者,死而精上为星。水北曰阳,在河北,故曰津阳也。)
织女朗列于河湄,牵牛焕然而舒光(织女三星在纪星东端,牵牛六星在河鼓南。世人复以河鼓为牵牛。)
五车亭柱于毕阴,两河侠井而相望(五车三柱,都十四星,在毕东北。在宿北,故谓之阴。两河,南河北河。六星侠东井,东西遥相对,故曰相望也。)
灼灼群位,落落幽纪,设官分职,罔不悉置(灼灼、落落,皆星光明希疏之貌。群位,谓天设三公九卿之官,皇后嫔御之位。分,谓分其所司,而各有所典。罔,无。悉,尽。言无不尽备,官职亦有之也。)
储贰副天,庭延三吏储贰,谓太子一星,在帝座北。三吏,三公星,在太微宫中也。)
论道纳言,各有攸司(论道,谓三公坐而论道。纳言,谓尚书献可替否)
将相次序以卫守,九卿珠连而内侍(大微宫十星,皆有上将上相次将次相之位。九卿三星在太微庭中,行列似珠之相连而内侍。)
天街分中外之境,四七列九土之异(天街二星,昴毕间,近月星,阴阳之所分,中国之境界。天街以西属外国,旌头毡褐,引弓之民皆属焉。天街以东属中国,搢绅之士冠带之伦皆属焉。四七二十八宿,角、亢,郑国兖州;氏、房、心,陈国豫州;尾、箕,燕国幽州;斗、牛,吴国扬州;女、虚、危,齐国青州;营室、东壁,卫国并州;奎、娄,鲁国徐州;胃、昴、毕,赵国冀州;觜、参,魏国益州;井、鬼,秦国雍州、星、张,周国洛阳三河、轸,楚国荆州。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经历,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方土所出之物,各有殊异不同者。)
左则天纪、枪、棓、摄提、大角,二咸防奢,七公理狱(天纪九星在贯索东,天枪三星在北斗杓东,天棓五星在女床东北。摄提六星侠大角,大角一星在摄提间。二咸:东咸四星在房东北,西咸四星在房西北,此星主防奢淫诌佞之事。七公七星在招摇东,接近贯索。贯索为天狱。刑狱失中,则七公评议,理其冤枉。)
库楼炯炯以灼明,骑官腾骧而奋足(库楼十星在大角南。骑官二十七星在氐南。骑官典乘,故曰腾骧也。)
天市建肆于房、心,帝座磊落而电烛(天市二十四星在房、心北,帝座一星在天市中心。)
于前则老人、天社,清庙所居(老人一星在弧南,常以春秋分候之。天社六星亦在弧南。清庙十四星在张南。)
明堂配帝,灵台考符(明堂三星在太微西南角外,灵台三星在明堂西。)
丈人极阳而慌忽,子孙嘒嘒于参嵎(丈人二星在军市西南。星在南方,故称极阳。慌忽,谓星细小,远邈难见。《老子》曰:「忽兮慌兮,其中有象;慌兮忽兮,其中有物。」子二星,在丈人东。嘒,小貌。孙二星,在子东。《诗》云:「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此之谓乎?)
天狗接狼以吠守,野鸡伺晨于参墟(天狗七星在狼北,野鸡一星在参东南。天市中街,主警怖,故曰吠守。鸡能候时,故曰伺晨。)
右则少微、轩辕,皇后之位,嫔御相次,尊卑有秩(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白衣处士之位。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有皇后嫔御之位,尊卑相次,皆秩序之也。)
宫典仪女史执笔(御宫四星在钩陈左傍,此星主典司礼仪、威容步趋之事。女史一星在柱下史北。女史记识昼夜昏明,节漏省时,在钩陈右傍。)
内平秉礼以伺邪,天牢禁愆而察失(内平四星在中宫南,有邪媚之事,以礼正之。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有过失则惩其愆也。)
于后则有车府、传舍,匏瓜、天津车府七星在天津东,传舍五星在华盖上,匏瓜五星在丽珠北,天津九星在匏瓜北。),扶匡照曜,丽珠佩珍(扶匡七星在天津东,丽珠五星在须女北。丽、衣珠、佩珍,后夫人之盛饰。其星主皇后之服也。)
人星丽玄以闲逸,哭、泣连属而趋坟(人星五星在车府南,丽,附;玄,天。言人星近于闲逸。《易》曰:「日月星辰丽于天。」《石氏经》曰:「人星优游,人乃安宁。」,哭二星在虚南,泣三星在哭东。坟墓四星在危南。哭、泣星行列趋向坟墓,故曰连属。)
河鼓震雷以𥔀磕,腾蛇蟠萦而轮菌。
河鼓十二星在南斗北,此星昏中南方而震雷。
《易》曰「鼓之以雷霆」此之谓也。
此星主声音,故曰𥔀磕,腾蛇二十二星在营室北,形状似𥔀蛇,故曰轮菌。
于是周章高眄,还旋辰极(辰极,北极。)
既觌钩陈中禁,复睹天帝休息(钩陈六星在紫宫中,天皇大帝之所居。诸宫别馆及天床星,皆是休息寝卧而游也。)
渐台可升,离宫可即(渐台、离宫皆天宫台之名。渐台四星在织女东足下。离宫六星与营室相连。言天帝或升渐台而睹,或就离宫而游。即,就也。《礼记》曰「即宫于宗周」也。)
酒旗建醇醪之旌,女床列窈窕之色(酒旗三星在轩辕左角,天设置酒官为饮燕之事,故建牙旗为标。女床三星在纪星东北端,奉侍天王之女。侍卫天王,必有《关雎》窈窕之美,无妒忌之心,乃可侍卫天王左右,故言列窈窕之色也。)
辇道屈曲以微焕,附路立于云阁之侧(辇道五星在织女西足,屈曲而细小,故言微焕也。附路一星在阁道傍,言天帝出入由阁道附路。豫防败伤,故言天帝立于云阁之侧。)
其列星之表,五车之间,乃有咸池、鸿沼、玉井、天渊、建树、百果、竹林在焉(列宿之外谓之表。咸池三星在天潢东,鸿沼二十三星在须女北,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天渊十星在龟星东南,建树、百果星在胃南,竹林二十五星在园西南。)
江河炳著于上穹,素气霏霏其带天(江,天江星。天江四星在尾北,言天江星乃炳然著见于天上。素气者,天河白气。素,白。霏霏然,带著于天也。)
神龟曜甲于清冷,龙鱼摛光以英连(神龟,龟星也,有五星在尾南。龟知来事,故称神。在河中,故言清冷。鱼龙,谓鱼一星,在尾后河中。尾为龙宿,故言龙鱼。此星在河中,以鱼星之映,水有光曜也。)
又有南门、鼓吹,器府之官,奏彼丝竹,为帝娱欢(南门、鼓吹二星在库楼南,西南。器府三十二星在轸南。器府典掌丝竹之事,以娱乐天帝也。)
熊、罴绵络于天际,虎、豹傥煜而晖烂(虎、豹、熊、罴四星在狼星傍。)
弧精引弓以持满,狼星摇动于霄端(狼一星在参东南,弧九星在狼东南。《星传》云:「天下兵起,则弧弓张天。」)
其外则有燕、秦、齐、赵列国之名(外,谓列宿之外,复有诸国之名。齐一星在九坎东,赵二星在齐北,郑一星在赵北,越一星在郑北,周二星在越东,秦二星周东,代二星在秦南,晋一星在代南,韩一星在晋西,魏一星在韩北,楚一星在韩西,燕一星在楚南。诸列国之名,凡有十二星也。)
雷电霹雳,雨落云征(征,行也。雷电六星在营室南,霹雳五星在上公西南,云雨四星在霹雳南。)
陈车策驾于氐南。
天驷骋步于太清(陈车三星在氐南,房星一名天驷。)
园、苑周回以曲列,仓、廪区别而殊形(天园十四星在苑南,天苑十六星在昴、毕南,天仓六星在娄南,天廪四星在昴南,言形象殊别不同也。)
内则尚书大理、太一、天一之宫尚书五星在紫微宫门内东南维。大理二星在紫徽宫中。太一、天一各一星,相近,在紫宫门南。),柱下著术,传示无穷柱下史一星在北极东。)
六甲候大帝之所须,内厨进御膳于皇躬(六甲在华盖下,内厨二星在紫宫西南角外。)
天船横汉以普济,积水候灾于其中(天船九星在大陵北,积水一星在天船中。)
阴德播洪施以恤不足,四辅翼皇极而阐玄风(阴德二星尚书西,四辅四星侠北极。播,布。洪,大。玄,天也。阴德之官,必有阳报。夫阴施阳报,自然之常数,贫穷困死,生民之极艰。以至困乏□死,遭阴德之终。故穷者不希周恤而惠与自至,施者无求于报而酬答自来。斯乃冥中之理,大象岂虚构其曜哉?四辅星既翼佐北极之枢,又能阐扬天帝之风教,故言阐玄风也。)
恢恢太虚,寥寥帝庭(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老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帝庭,谓太微宫也。)
五座并设,爰集神灵(五座,谓太微宫中五帝座也。黄帝灵威仰位东方,赤帝赤熛怒位南方,白帝白招矩位西方,黑帝汁光纪位北方,黄帝含枢纽位中央。五帝各异,并集诸神之宫,与之谋国事。《孝经·援神契》曰:「并设神灵集谋。」此之谓也。)
乃命荧惑,伺彼骄盈(荧惑常以十月十一月入太微,受制伺无道之国,故曰伺彼骄盈也。)
执法刺举于南端,五侯议疑于水衡(太微南门,谓之执法。刺举者,刺奸恶,举有功。五侯五星在东北。东井水衡,辨疑狱,五侯议而评之也。)
金、火时出以成纬,七宿匡卫而为经(金、火,荧惑、太白也。七宿,谓一方七宿。天文谓五星为纬,二十八宿为经,故举金火七宿为言,则五星二十八宿可知也。言五星出人,伏见有时,不常出也。)
炜烨昱其并曜,粲若三春之荣(言星辰布曜,若春日之荣华也。)
睹夫天官之罗布,故作则于华京言天官罗布于上,王者法效于下。《论语》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也。」)
及其灾异之兴,出无常所(言灾异出无常宿,随其善恶而处之。假使郑国有事,则变见角、亢也。)
归邪缤纷,飞、流电举(如星非星,如云非云,谓之归邪。夹以微气,故称缤纷。飞,飞星也。流,流星也。飞星与流星各异,飞星焱去而迹绝,流星迹存而不灭。电举者,似焱电长。)
妖星起则殃及晋平,蛇乘龙则祸连周楚(《春秋》鲁襄公十年春正月戊子,妖星出于婺女,见于申维。婺女属齐,申为晋分。梓慎见妖星出,知晋侯戊子日死。蛇乘龙,谓襄公二十八年,岁星次天津,于玄枵十五度,在虚下。岁星主木,位在东,体合房、心,故名龙。虚在坎,坎子位,次玄枵,龟蛇之类。岁星失次,行虚之外,出其下,故曰蛇乘龙。龙位寿星,、郑之分。梓慎见蛇乘龙,知饥在宋、郑。然裨灶以为周王及楚子皆死。二人推变不同,所见各异。梓慎裨灶,古之良史也。)
或取证于逢公,或推变于冲午(逢公,齐邑,姜之先。言逢公死时,亦有此星见,梓慎推星,以此方之,知晋平公将死。冲午,谓虚宿对午。午为张、翼,张、翼周楚之分,裨灶占知周王、楚子死,故言推变于冲午。)
乃有钦明光被,填逆水府(昔尧遭洪水,填星逆行入水府。《书》曰:「钦明文思,光被万邦。」),洪波滔天,功隆大禹(言洪水既出,尧命鲧治之而功不成,乃复命禹治而平之,禹有济世之难,治水之功。《书》曰:「洪水滔天。」又曰:「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此则冥数之大运,非治纲之失绪(言尧遭洪水,致填星逆行之异,非不德所致,此乃运数应尔也。)
盖象外之妙,不可以粗理寻,重玄之内,难以荧燎(言玄理微妙,不可知见也。)
至于精灵所感,迅逾骇向。
刑轲慕丹,则白虹贯日而不彻(昔荆轲燕太子丹之义,入秦为刺客,虽至精感上,而事竟不捷。)
卫生画策,则太白食昴而摛朗(昔卫先生为秦画策于长平,昭王疑而不信,太白有食昴之变。)
鲁阳指麾,而曜灵为之回驾鲁阳,古之贤人,以手麾日,能再回也。)
严陵来游,而客气著于乾象(昔光武为白衣时,与严陵相厚善,及登帝位,来入见,太史奏曰:「客星犯帝座。」光武诏曰:「乃严子陵,非客。」)
斯皆至感动于神祇,诚应效于既往。
尔乃四气鳞次,斗建辰移。
虽无声言,三光是知(言四时代谢不常,每月斗移建一辰,天无声言语止以星辰见变谴,以示人也。)
星中定于昏明,影度以之不差。
测水旱于未然,占方来之安危孟春正月,昏参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孟夏之月,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昏心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昏建星中,旦毕中。仲秋之月,昏牵牛中,旦觜晼中。季秋之月,昏虚中,旦柳中孟冬之月,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昏东壁中,旦轸中。季冬之月,昏娄中,旦氐中。冬至之日,建八尺之标,影长一丈三尺五寸也。夏至之日,影长一尺六寸也。影长为水,影短为旱。)
阴精乘箕,则大飙暮鼓,西南入毕,则淫雨滂沲(阴精,月也。东北失道入箕则多风。移而西南,失道入毕,则多雨。雨三日为淫雨。《诗》曰:「月丽于毕,俾滂沲矣。」《书》曰:「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此之谓也。)
譬犹晋钟之应铜山,风云之从班螭(言云从龙,风从虎,同气相求,同类相应,蜀山崩而晋钟鸣也。)
若夫冥车潜驾,时乘六虬。
大仪回运,万象俱流(六虬,六龙。《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此皆是天回运转。)
北斗俄其西倾,群星忽以匿幽(幽,暗也。)
望舒纵辔以骋度,灵轮浃旦而过周(望舒,月也。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一日一夜运转过周一度。浃,匝也。至旦晓而过匝,故曰浃旦而过周也。)
尔乃凝神远瞩,晒目八荒。
察之无象,视之眇茫。
状若浑元之未判别,又似浮海而睹沧浪
幽遐迥回希夷,寸眸焉能究其傍(凝神,精不动也。言极远傍视,茫然若造化之始,元气未分,似浮海远望而不见其边。《论语》曰:「乘桴浮于海。」《老子》曰:「听之不闻其声,名曰希;视之不见其形,名曰夷。」)
于是乎夜对山水,栖心高镜。
远寻终古,攸然独咏。
美景星之继昼,大唐尧之德盛(《瑞应图》曰:「景星大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光明。」当尧之时,有此星见,故美尧之德能致之也。)
嘉黄星之靡锋,明虞舜之不竞(昔舜将受禅于尧,先有星见,圆而无锋芒。言舜当用土德王天下。星见而无芒角者,示揖让而受,不以兵事争竞也。)
吕尚之宵梦,善登辅而翼圣(昔太公未遇文王时,钓鱼于磻溪,夜梦得北斗辅星,神告尚以伐纣之意。事见《尚书·中侯篇》也。)
管仲之察微,见虚、危而知命(昔管仲鲍叔牙商贾于南阳,见三星聚虚、危之分,知齐将有霸主,遂共戮力,来投齐地也。)
叹荧惑之舍心,高宋景之守政(当春秋时,荧惑守心,景公不从史韦之言,荧惑退舍,而延二十年。)
汉祖之入秦,奇五纬之聚映(昔汉祖五星聚东井,秦之分。)
尔乃历象既周,相佯岩际(相佯,倘佯也。《尚书》曰:「历象日月星辰。」)
寻图籍之所记,著星变乎书契。
览前代之将沦,咸谴告于昏世(言先代之君将沦亡,天必告灾异之徵也)
桀斩谏以星孛,酖荒而致彗(夫景星见则太平应,彗、孛作而祸乱兴,天之常也。昔夏桀无道,斩关龙逢而极恶,孛星见,汤伐之,放于鸣条之野。殷纣设炮烙之刑,彗星出,武王悬之白旗也)
恒不见以周衰,枉蛇行而秦灭(昔鲁庄公十年夏四月,恒星不见,自是以后,周室衰微。枉矢出,蛇行而无尾,自昔项羽入关,有此变。见《汉书》)
谅人事之有由,岂妖灾之虚设(言天以冥应,玄象为变,要由人事,岂妖灾而已。)
诚庸主之难悛,故明君之所察(言庸君暗主,玄象谴告,不能改行自新以答天变。贤君明主则不然,见天灾异,惧而修德也。)
尧无为犹观象,而况德非乎先哲(夫唐尧至治,犹历象璇玑,窥七政,况德不及古,而不观之乎。《魏书·张渊传》,又见《十六国春秋》六十九。无注。案:「张渊」《北史》作张深,《文选·月赋注》引作「张泉」,皆避唐讳。《初学记》一略载此赋,作宋张镜。《隋志》有《宋新安太守张镜集》十卷,岂此赋又见《张镜集》邪?疑《初学记》「字误。)
请变火表 隋 · 王劭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一
臣谨案《周官》,四时变火,以救时疾。
明火不数变,时疾必兴。
圣人作法,岂徒然也!
晋时,有以洛阳火度江者,世世事之,相续不灭,火色变青。
师旷食饭,云是劳薪所爨。
晋平公使视之,果然车辋。
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气味各不同。
以此推之,新火旧火,理应有异。
伏愿远遵先圣,于五时取五木以变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
纵使百姓习久,未能顿同,尚食内厨及东宫诸主食厨,不可不依古法(《隋书·王劭传》,《北史》三十五)
魏王在殡乞罢秋燕劄子1088年8月21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九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四、《右编》卷三五、《经济八编》卷五○、《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卷九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三年八月二十一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苏轼劄子奏:臣近准钤辖教坊所关到撰《秋燕致语》等文字。
臣谨按《春秋左氏传》,昭公九年,晋荀盈如齐,卒于戏阳,殡于绛,未葬,晋平公饮酒乐,膳宰屠蒯趋入,酌以饮工,曰:「汝为君耳,将司聪也。
辰在子卯,谓之疾日,君彻燕乐,学人舍业,为疾故也。
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
汝弗闻而乐,是不聪也」。
公说,彻乐。
又按昭公十五年,晋荀跞如周葬穆后,既葬除丧,周景王以宾燕,叔向讥之,谓之乐忧。
晋平公之于荀盈,盖无服也。
周景王之于穆后,盖期丧也。
无服者未葬而乐,屠蒯讥之。
期丧者已葬而燕,叔向讥之。
书之史册,至今以为非。
仁宗皇帝宰相富弼母在殡,为罢春燕,传之天下,至今以为宜。
魏王之丧,未及卒哭,而礼部、太常寺皆以谓天子绝期,不妨燕乐,臣窃非之。
若绝期可以燕乐,则《春秋》何为讥晋平公、周景王乎?
魏王之亲,孰与「卿佐」?
远比荀盈,近比富弼之母,轻重亦有间矣。
魏王之葬,既以阴阳拘忌,别择年月,则当准礼以诸侯五月为葬期,自今年十一月以前,皆为未葬之月,不当燕乐,不可以权宜郊殡便同已葬也。
臣窃意皇帝陛下笃于仁孝,必罢秋燕,不待臣言。
但至今未奉指挥,缘上件教坊致语等文字,准令合于燕前一月进呈,臣既未敢撰,亦不敢稽延,伏乞详酌。
如以为当罢,只乞自皇帝陛下圣意施行,更不降出臣文字。
臣忝备侍从,叨陪讲读,不欲使人以丝毫议及圣明,故不敢不奏。
取进止。
素琴传 唐 · 司马承祯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四
桐琴字清素。
临海桐柏山灵墟之木也。
其先自开辟之初。
禀角星之精。
含少阳之气。
昭生厚土。
挺出崇岳。
得水石之灵。
育清高之性。
擢干端秀。
抽枝扶疏。
盘根幽阜。
藏标散木。
经亿万岁。
人莫之识。
唯凤从之游。
以栖荫焉。
神茂灵嗣。
子孙弥远。
承先冑之乔者。
聚于鲁郡峄山之阳。
分株徙植。
略遍诸岳。
既因地受气。
亦殊体异材。
云和空桑。
冬夏异奏。
绕梁焦尾。
世代奇声。
伏羲氏之王天下也。
以谐八音。
皆相假合。
思一器而备于律吕者。
编斲众木。
得于梧桐。
制为雅器。
体名曰琴。
琴者禁也。
以禁邪僻之情。
而存雅正之志。
修身理性。
返其天真。
夫琴之制度。
上隆象天。
下平法地。
中虚合无外响□晖晖有十三。
其十二法六律六吕。
其一处中者。
元气之统。
则一阴一阳之谓也。
而律管有长短。
故晖间有赊促。
当晖则鸣。
差则否。
亦犹气至灰飞。
时移景正。
神理不测。
其在兹乎。
上为人颈人肩。
取其发声之位也。
中为凤翅。
取其来仪之音也。
末为龙龂。
取其幽吟之感也。
其馀形制。
各因用立名。
施以五弦。
绳缲有差。
品以五音。
调韵成弄。
于是奏之。
通神明之德。
合天地之和。
黄帝作清角于西山
用会鬼神。
虞舜以南风之诗。
而天下理。
此皇王以琴道致和平也。
故曰琴者乐之统。
君臣之恩矣。
师旷晋平公奏清徵。
元鹤二八。
降于廊门。
再奏之。
引颈而鸣。
舒翼而舞。
瓠巴鼓琴。
则飞鸟集舞。
潜鱼出跃。
师文各叩一弦。
乃变节候。
改四时。
总诸弦。
则景风翔。
庆云浮。
甘露降。
醴泉涌。
此明闲音律者。
以琴声感通也。
黄老君弹云和流素之琴。
真人拊云和之琴。
内经号琴心。
涓子著琴心论。
此灵仙以琴理和神也。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
七日不火食
而弦歌不辍。
原宪居环堵之室。
蓬户瓮牖。
褐塞匡坐而弦歌。
此君子以琴德而安命也。
许由高尚让王。
弹琴箕山
荣启期鹿裘带索。
携琴而歌。
此隐士以琴德而兴逸也。
伯牙鼓琴。
钟子期听之。
峨峨洋洋。
山水之意。
此琴声导人之志也。
有抚琴见螳螂捕蝉
蔡邕闻之。
知有杀音。
此琴声显人之情也。
是知琴之为器也。
德在其中矣。
琴之为声也。
感在其中矣。
无成与亏。
雅量贞固
有操而作。
响应通变。
至于五性有殊。
习之而愈励。
箕子全忠
子夏以明孝。
六情有偏。
听之而更切。
景公之酣乐。
汉祖之伤心。
与夫冥寂之士。
怡闲之居者。
希音通于反听。
太和冲于浩然。
孙登之神游宇外。
稷公之道长邱中。
猗欤。
夫子之所玩也。
宏矣深矣。
予以癸卯岁居灵墟。
至丙午载
有桐生于阶前。
迨壬子祀。
得七岁。
而材成端伟。
枝叶秀茂。
为林。
坚贞益其雅性。
飙涧为友。
清泠叶其虚心。
意欲留之栖凤。
而凤鸟未集。
不若采以为琴。
而琴德可久。
候琼霜之既降。
俟圭叶之凋去。
定阴阳之向背。
揆长短之尺寸。
尔乃取其元干
不暇待其孙枝。
甲寅年
手操斤斧。
自勤斲削。
重其清虚。
外运力思。
然琴之体。
既有人肩。
而无其首。
尚象之义。
将为未备。
斯所以圆其首。
曲其翅。
方其肩。
短其足。
自馀改制。
颇殊旧式。
七月丙戌朔七日壬辰造毕。
于是施轸珥。
调宫商。
叩其音韵。
果然清远。
故知彼偫山之常材。
此台岳之秀气。
用白贲之全质。
施绿绮之华彩。
遁世无闷。
有托心之所。
寂虑怡神。
得导和之致。
与其游灵溪
华峰。
坐皓月。
淩清飙。
先奏幽兰白雪。
中弹蓬莱操白雪引。
此二弄自造者。
其木声也。
则琅琅锵锵。
若球琳之并振焉。
诸弦合附。
则采采粲粲。
若云雪之轻飞焉。
众音谐也。
则喈喈噰噰。
若鸾凤之清歌焉。
因时异态。
变化不穷。
触类通神。
幽兴无已。
非丝桐之奇致。
何感会之若是。
取声之入神者清角清徵。
体之全真者素也。
故云见素。
字以厥义。
式表其德。
敬而友之。
乎益矣。
夫木之为用也多矣。
乐之为声也众矣。
未若以桐制琴之为也。
何者。
咸池率舞。
资八音之协。
箫韶来仪。
备九成之奏。
而桐树自延于丹凤。
琴声乃降诸元鹤。
为感通之所致。
斯在乐之特优。
岂不以其象法天地。
其音谐律吕。
导人神之和。
感情性之正者哉。
自古贤人君子。
莫不操之以无闷。
玩之而无斁。
左琴右书。
盖有以也。
清素者。
以山名桐柏。
而桐树生焉。
号灵墟
而灵气出焉。
故有将遽长佳材。
则成雅器。
调高方外。
弄送邱中。
同心之言。
得意于幽兰矣。
岁寒之操。
全贞于风松矣。
相与为冥寂之友者。
淡交于琴乎。
汉昭帝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栾城后集》卷八、《皇朝文鉴》卷九九、《历代名贤确论》卷四五、《四续古文奇赏》卷一二、《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八六、《经济类编》卷八四、《古文渊鉴》卷五一、《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一六五
周成王以管蔡之言疑周公,及遭风雷之变,发金縢之书,而后释然,知其非也。
汉昭帝燕王之谮,霍光惧不敢入。
帝召见,谓之曰:「燕王言将军都郎,道上称跸,又擅调益幕府校尉
二事属尔,燕王何自知之?
将军欲为非,不待校尉」。
左右闻者皆伏其明,由是获安,而燕王上官皆败。
故议者以为昭帝之贤过于成王
成王享国四十馀年,治致刑措,及其将崩,命召公、毕公相康王,临死生之变,其言琅然不乱。
昭帝享国十三年,年甫及冠,功未见于天下,其不及成王者亦远矣。
夭寿虽出于天,然人事常参焉。
故吾以为成王之寿考,周公之功也;
昭帝之短折,霍光之过也。
晋平公有蛊疾,医和视之曰:「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
良臣将死,天命不祐」。
「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有菑祸兴而无改焉,必受其咎」。
以此讥赵孟赵孟受之不辞。
霍光何逃焉?
成王之幼也,周公为师,召公为保,左右前后皆贤臣也。
虽以中人之资,而起居饮食,日与之接,逮其壮且老也,志气定矣,其能安富贵、易生死,盖无足怪者。
昭帝所亲信惟一霍光虽忠信笃实,而不学无术,其所与共国事者惟一张安世,所与断几事者惟一田延年
士之经术、识义理者,不识也。
其后虽闻久阴不雨之言而贵夏侯胜,感蒯瞆之事而贤隽不疑,然终亦不任也。
使昭帝居深宫,近嬖倖,虽天资明断,而无以养之,朝夕害之者众矣,而安能及远乎?
人主不幸,未尝更事而履大位,当得笃学深识之士日与之居,示之以邪正,晓之以是非,观之以治乱。
使之久而安之,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然后听其自用而无害。
此大臣之职也。
不然,小人先之,悦之以声色犬马,纵之以驰骋田猎,侈之以宫室器服,志气已乱,然后入之以谗说,变乱是非,移易白黑,纷然无所不至。
小足以害其身,而大足以乱天下。
大臣虽欲有言,不可及矣。
《语》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故人必知道而后知爱身,知爱身而后知爱人,知爱人而后知保天下。
故吾论三宗享国长久,皆学道之力。
汉昭帝,惜其有过人之明,而莫能导之以学,故重论之,以为此霍光之过也。
追树十八代祖司空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唐 · 王颜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五
始祖无名。道之出也。
曾孙有国。周之宗也。
夫国有开必先。粤若后稷播种。
蒸人乃粒。周之先也。
积仁成德。积德成圣。
以至文王周公。与天地合德。
乃继为家圣焉。周礼周易。
与日月俱悬。允著为家法焉。
开国德泽之源流。为国制度之本末。
俾百世不易。万方日用。
岂止三十代中八百年内而已。厥后子孙。
王显姓。始自四十一代祖周平王孙赤
其父泄。未立而卒。
平王崩。当嗣。
为叔父桓王林废而自立。用大夫
庄王不明。遂奔晋。
晋用为并州。自至龟八代。
代牧并州。龟生乔。
至文钊十六代。通前八代。
袭封晋阳侯。文钊生叔俊
叔俊伯明伯明生乇。
河东太守征西大将军。乇生卓。
卓字世盛。历魏晋河东太守
司空封猗氏侯
夫人河东裴氏。父仲贤。
雍州。卓翁年七十九。
薨于河东。时属刘聪石勒太原晋阳
不遂归葬。葬河东猗氏县焉。
隋并猗氏桑泉县。今司空冢墓在县东南解古城西二里。
至今子孙族焉。自古太原乡也。
亦犹润州上元县有琅琊乡。后魏定氏族。
佥以太原王为天下首姓。故古今时谚有鼎盖之名。
盖谓盖海内甲族著姓也。我卓翁葬河东
孙成族。閒生将相
太原之望。独不鼎盖河东著姓乎。
况本支奕叶。金辉玉映。
洪源长派。碧注清涟。
袭官婚者。戚属兼之。
澄而为止水。绝资荫者。
徭税不暇。漫而为众流。
军府而耳顺方免。负终身之耻。
戍积石而万里交镇。有次死之苦。
更接二京之庭。驱出九流之外。
盖魏地狭隘。迫而使之然也。
开元中左丞相张公说越认范阳封燕国公
大历初左相缙叔越认琅琊齐国公
河东王承太原望久矣。一旦为缙叔齐公没之。
而望平沈也。如燕齐两公。
皆名世大贤。社稷重器。
尚尔为也。况中智以下薄俗者乎。
又见近代太原房谱。称显姓之祖。
始自周灵王太子晋。琅琊房谱亦云太子晋后。
晋平公周太子生而异。使师旷朝周见太子
太子年方十五。太子
太子曰。吾后三年上宾于帝。
果十八而仙。得不谓元精下降。
全真上宾。则知年未十五。
已是神仙矣。岂于三年之中。
而始同凡有嗣息耶。是各为修谱者务神奇祖先。
竞称太子晋后。不其妄欤。
凡称太原王者。无非周平王孙赤之后。
前已详之明矣。桑泉房奉朝请善翁。
善之子𣅧子翁。官至开府仪同三司车骑将军河北道大总管
见隋书。墓今有碑。
僧昙延有奇表。身长八尺。
见高僧传。蒲州桑泉人也。
或有延公赞曰。德与天全。
身居佛半。桑泉房幽州都督元圭翁。
广州都督方平翁。皆盛德光时。
左补阙智明伯。户部员外郎岳灵叔。
猗氏房右丞维叔。左相缙叔。
俱伟文耀世。或有上缙叔诗曰。
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
人谓戏言。时称定论
虞卿安西北庭节度正见叔。武德冠时。
如入仕朝廷。百舍或一。
出宧州邑。十室二三。
通文武举选。仅不比屋。
有以见我卓翁积德积仁。垂不已之
流于无穷也。然因官婚。
乡族。迷失宗望。
亦往往而在。司徒昶翁诫宗人曰。
若结婚姻。如暴贵无识。
猥富不仁。慎勿为也。
又诫曰。勿三代不仕不学。
不看客失婚无谱。不葬无坟墓。
修仁。若是恶事。
三代皆沦小人也。戒之慎之。
孱孙颜。由进士官历台省
洛阳。移典杭州
大理少卿。拜御史中丞
虢州刺史。尝叹大道久隐。
浇漓时极。今于正经揭道字为志。
于子史揭道字为翼。五十卷行于代。
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闻于朝。卓翁冢墓古有碑庙。
直下宗子。四县离居。
每年用正月七日一合来祭。干戈动来。
废至今日。时方开泰。
冀得复行。呜呼。
魏之风俗。俭不中礼。
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颜实永痛。力建丰碑。
有四义焉。一归流遁者之心。
二正迷宗者之望。三伏旌垂庆之德。
四永铭储祉之仁。铭曰。
太原一宗。晋代三公
薨时世故。葬此河东
孙谋克著。祖所钟。
显魂凛凛。遗冢崇崇(谨案蒲州府志以此碑非唐人所作云文中谓周平王孙赤其父泄未立而卒平王当嗣为叔父桓王林废之而自立及庄王不明遂奔晋求之传记事皆无有且晋于是时献公未强并州太原尚在狄地况州牧之官始自汉世安得晋于此时即用以为牧而先立此号又谓自至龟八代代牧并州自龟至文钊十六代通前八代代袭封晋阳侯语尤无稽且太原乡牒其状乃颜所上状称冀州刺史碑乃河东太守状称卓在晋为司空河东太守碑乃魏晋河东太守司空安有一人自述其先世而牴牾不合若此又谓开元中左相张说越认范阳燕国公大历初左相缙叔越认琅琊齐国公与缙自以功名官位得封初未闻越认之事且公侯之爵亦非因越认门望可邀得者其辨甚详今登载原文仍录辨语存證)
杂说(一一)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演山集》卷五七
人籁自人之气而声生,地籁自大块之噫气而声生。
地籁之形声,虽不能使其自已而齐之,然而比人籁则自然耳。
故颜成子游闻人籁而未闻地籁,闻地籁而未闻天籁。
吹万不同,使其自已,则不同之万,乌能与吾辨哉?
然而吹万不同,本为天籁,而人籁地籁则其末耳。
其末有声,会归于太虚,其天籁欤!
人性之善,充之足以保四海,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先王引而充之,虑其不充而害其本也,故贵贵,为其近于君也;
贵老,为其近于亲也;
敬长,为其近于兄也;
慈幼,为其近于子也。
商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会而民始疑。
然而盟誓果非先王之事乎?
先王以辅德信者也,后世德信废,而盟誓独行于天下,此民所以畔。
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
后世之言礼者,犹陈其数焉。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财用自有其德而致之,其取也有义,非悖而入也;
其用也有礼,非悖而出也。
巢窟之后有宫室,羽皮之后有布帛,血腥之后有爓熟,非作而致其情者也。
以能问于不能,则有若无也;
以多问于寡,则实若虚也。
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
颜子美矣,未尝以为美,犹即寡者而问之,则我忘矣。
犯而不校,不以己之是校彼之非。
我必不仁也,我必不忠也,待其至于禽兽然后弃之,则物忘矣。
孔子曰:「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我忘则不止乎形中,物忘则不止乎域中。
形域之上,颜子志于进焉。
自善而进于信,自信而进于美。
自美而进于大,未达一间耳,所以具体而微;
自大而进于圣,未达一间耳,所以屡空。
若夫自有其所能,自实其所多,而我累之;
与此之是,夺彼之非,而物累之。
形域之中,其一化矣,非有非无,不多不寡之地,彼乌乎至哉?
合而言之道也,无善无恶,无动无静。
方是时也,一旦不得而命之,奚有二哉?
中下之流,不能反本,惟求之从,此道所以降下于性端。
有仁之端,有不仁之端,自其两端而充之,仁不仁著矣。
尧、舜,充仁之端者也,故曰:「欲为君,尽君道;
欲为臣,尽臣道。
二者皆法尧舜而已」。
幽、厉,充不仁之端者也,故曰:「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不甚,则身危国削」。
孟子之于诸侯,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幽、厉之暴,不法尧之为君,自其不仁之端而充之,近则不足以保一身,远则孝子慈孙不能改。
与尧之保天下,为君臣者法,不亦异乎!
然而尧、舜亦岂异乎人哉?
充其仁之端而已。
如有王者起,必能取法,孟子尝为文公言之。
然则此言幽、厉之暴,不法尧之为君,乃至危削而后已,当时之君,孟子有以警之。
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周鉴不远,在商之世。
而周之诸侯,未离乎周耳。
幽、厉之暴,不法尧之为君,乃至于此,奚不悟哉!
然而孟子之警诸侯,不以不敬其君者言之。
盖方是时,天下无王久矣,孟子之于民,当被发缨冠而救之,教之为王可也,事王则未暇教也。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
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仁之端也;
出见纷华盛丽而悦,不仁之端也。
自其两端而充之,一为君子,一为小人,为则充之而已。
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克己以之仁者也;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克己以之道者也。
妄念在物,曲臆在事,所谓意也,有意则无德。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而人或欲为之,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而力或欲致之,所谓必也,有必则无命。
能止而不能行,而或能行而已,能取而不能舍,而或能舍而已,所谓固也,有固则无义。
即彼之是非,参吾之爱恶,所谓我也,有我则无道。
毋者,禁戒之辞也。
毋意,以至无意,无无意;
毋必,以至无必,无无必。
毋我,克己者也;
无我,忘己者也。
无我,有我之对;
无无我,然后莫之对焉。
子绝四,圣人之于天道矣,无事乎禁戒,不惑,故不能动。
孟子曰:「我四十不动心」。
不惑故能定,不动故能应。
荀子曰:「能定然后能应」。
古之人四十强而仕,能应故也。
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不惑故也。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五十而知天命
均是命也,五十而知天命,知之至者耳。
孟子曰:「尽其心则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俟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故能存其心,养其性;
存其心,养其性,故能尽其心则知其性;
知其性则知天矣」。
所谓「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则不惑之时也;
所谓「知其性则知天矣」,则知命之时也。
孔子曰:「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矣」。
四十而不惑,则立人之道;
五十而知天命,则立天之道;
五十而无闻焉,斯亦已矣,何足畏哉!
耳择,克己复礼之时,三十而立者也,耳顺则已忘矣。
无所不听,实无所听。
巧言淫声,不必勿听而后仁焉。
耳者心之官也,耳之所得善则心有所养;
耳之所得非则心有所累。
五官皆然,心为甚。
其心虚矣,未尝有也,非即乎法,故能从心而得天下之至圆;
未尝无也,非离乎法,故能不踰矩而得天下之至方。
自志于学,及七十而从心,为己至矣;
不可弃物,则不踰矩,为物而已。
志于学之后,非必三十而后能立;
耳顺之后,非必七十而后从心不踰矩
古之悟道者,在乎少顷之间,奚必此哉?
圣人为中下者言,相去十年为之约耳。
三十而不立,七十而不从心,则女画矣,非善致道者也。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当是时,以吾为内视反听者矣。
不获其身,故无物交;
不见其人,故无人交。
及其出之域中,见其人矣,能无交乎?
身者吾之累也,人者身之累也。
故人能辅仁,亦能败仁。
人能与吾为欢,亦能与吾为怨。
吾之有身,身之有人,学道者不可不慎也。
出之域中不能无交,而亦不可忘交。
有身则人为之对焉,奚能无交?
其德未至乎大成,奚可忘交?
天下善人少,恶人多,不可者与之,其如累吾仁何!
不可者拒之,其如遗吾怨何!
不可者之为交,或交以势,或交以利。
势利不可为常,势穷则乖,利穷则散。
势利之间,一或不适其意,则怨望倾覆在其中焉。
然则不可者之为交,不可拒之,亦不可不拒也。
以义交我者,吾以心与之;
以利交我者,吾以迹与之。
献子用上敬下者也,故献子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则献子有尊贤之义焉。
故其与乐正裘、牧仲友也,下交不渎。
乐正裘、牧仲用下敬上者也,故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则五人者有贵贵之义焉。
故其与献子友也,上交不谄。
献子不骄,五人者不骄献子以德,各有义焉。
子思之于惠公,有道者也,故惠公师之;
颜般之于惠公,有德者也,故惠公友之;
王顺、长息之于惠公,有才者也,故惠公使之。
虽然,不挟而友,苟无其实,君子不可以虚拘。
尧之友舜,与之共天位也,则尊其德;
与之治天职也,则尊其才;
与之食天禄也,则尊其功。
而舜之有二女、百官、牛羊、仓廪,若固有之,绰绰然有馀裕,盖无所挟故尔。
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
虽蔬食菜羹,不敢不饱也,敬之而已,不及用焉。
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受之而已,不及敬焉。
大乐所乐者性也,故易;
大礼所履者理也,故简。
先王之制礼乐也,岂其私意哉?
礼致其性之中,乐致其情之和而已。
由性之中制礼,以致其中;
由情之和作乐,以致其和。
然后天位乎上以生,地位乎下以成,而人位乎其中以赞之。
大乐之易,大礼之简,天下之理存乎!
先王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则成位乎其中矣。
至于义也,行止在我;
至于命也,死生在我。
乐者乐也,德也,故由中出,而外设者其文也。
礼者履也,行也,故自外作,而中立者其本也。
外作于貌,故文;
内出于性,故静。
形则著诚之者也,故诚者不见而章;
动则变诚之者也,故诚者不动而变。
不见而章,博厚之道也;
不动而变,高明之道也;
无为而成,悠久之道也。
同出于至诚,自其见者而命之,所薄者厚,所厚者薄,末在所先,本在所后,未能格物者也。
量其薄厚,度其本末,然后格物。
诚意正心,在其所先;
治国齐家,在其所后,然后知至。
由家齐至天下平,出于身修;
由意诚至身修,出于知至。
中庸》曰:「知风之自,知远之近,知微之显」。
风之自在意诚,远之近在齐家,微之显在天下平。
动物天产也,以作阴德,天之化也;
植物地产也,以作阳德,地之化也。
天之化,动物之产,能内养其精矣,不以外作之礼而防之,则类为情所流,尝至于过;
地之化,植物之产,能外养其形矣,不以中出之乐而防之,则类为形所践,尝至于不及。
然则天地之道,百物之功,未之至也,有俟于先王焉。
先王之于两间,以道成能,以仁成位者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则血气之物不能致其滋味,以乱天一之所生者。
非礼勿视,以去其乱色;
非礼勿动,以去其淫志。
男女之别,媒而后合,币而后见,祭则交爵,坐则异席,此以礼合。
天之化动物之产而防之,故其所作不为淫邪。
以乐侑食,动血脉,通精神,使人伦清而听聪,心虚而气和,则尺寸之肤,不能苟得安佚,以昏其性焉。
堂有琴瑟,车有鸾和。
乐章之奏,以趋以行;
玉佩之音,于左于右。
弦诵之声,舞蹈之容,遣去滞思,形见天性之真乐。
耳目口鼻,心智百体,皆由顺正。
此以乐合地之化、植物之产而防之,故其所作不为倦怠。
乐阳也,配地之阴;
礼阴也,配天之
兹其所以为合欤!
目之于色,耳之于声,口之于味,鼻之于臭,四肢之于安佚,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之性。
天下之人,岂能皆为君子?
然而天产作阴德,而或能不以色肆视,不以味肆口;
地产作阳德,而或能不以安佚肆于四肢。
徇性之欲,丧性之善,其得欲也,则胜之有礼乐;
其失欲也,则处之有命。
故天下之趋于君子之途,罔或自弃者,先王之防亦已至矣。
以乐合天之神、动物之产,使阴德无淫邪,与天地同节者也;
以礼合地之化、植物之产,使阳德无倦怠,与天地同和者也。
义理之在人心久矣,其心莫不尊善而疾恶。
为善者尝畏而尊之,为恶者尝畏而疾之,人心之所同也。
然而善恶之所在,其智不足以知之,其势不足以去之,天下皆是也,无足以相畏者。
有能取人所畏而疾焉者刑之,引人所畏而尊焉者赏之,人斯服之矣。
此刑赏所以驭其威欤!
盖民之畏为善者而尊之,畏为恶者而疾之,畏之未至也。
仁义礼智足以炤见天下之是非,报天下之善恶,吾之喜怒无与焉。
天下之公义,人心之所同,兼收在我,则天下之所畏者,舍我其谁哉!
以怨报怨,以德报德,而高祖之丁公也,不亦异乎!
高祖不私仁我之私恩,而害后世为臣之公义,杀之可也。
尹公之他不为其君杀子濯孺子孟子贤之。
盖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为甚于君事。
丁公见杀,得布而卒用之,则高祖宏矣。
因时立政疏 南宋 · 许翰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襄陵文集》卷五
谨考诸经传,神降而明出,则其数为二,其象为火。
火象在天,经星二,纬星一。
所谓荧惑,纬星也;
东方之心,南方之咮,经星也。
荧惑迟疾、逆顺、伏见之不常,故不可以纪时。
若心与咮则有定次,有常时,是以帝王取节焉。
然《尧典》所谓「日永星火,以正仲夏」,《豳》诗所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凡称火者皆心星也。
昔盖自陶唐以来,以心为火政之君矣,何则?
均是火也,而心为大辰,是以咮为鹑火,心为大火,大火之所以为大者,天以心为明堂故也。
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商丘,祀大火,故辰为商星。
而我宋以珍光醇耀,天明地德,受命主之,则明堂之政不可不谨于此。
大火以三月昏见于辰,以九月伏于戌,先王之火政视焉。
郑以三月作火铸刑器,而士文伯知其将灾。
周之三月正月也,大火未出而人作之,则与天拂,是以火出而灾报之。
然则,所谓出内火者,谓大陶冶非常火也。
又火之变于天地之间能革物气以日新,其在《易》象「木上有火曰鼎」,《鼎》者,取新之卦也。
明堂之颂曰:「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
牛羊之享盖鼎实也,是故明堂与鼎相因而成象,相待而成礼,相须而为国,审矣。
《鼎》象木上有火,是以先王四时以木变火焉而时各有宜。
木,所谓柳木之木也,火之木也,桑柘土之木也,柞楢金之木也,槐檀水之木也。
火之变各以其时,则物之新皆得天地之正气,而人食饮焉,此疾疠之所以不作也。
昔晋之迁,有持洛阳火渡江者,云世世传之,其火不灭。
火色变青,至唐气不复热,则知火之新旧,气性必异,审矣。
此火不可不变之验也。
师旷侍食于晋平公曰:「饭劳薪所炊」。
平公使人视之,果车辋也。
则是木实变火之气性,火实变物之臭味,亦审矣,此木不可不择所宜之效也。
伏愿明诏有司,四时必仿古法,各变其所宜木以为国火而传之臣庶。
若国有大陶冶,则皆作于三月建辰之后而止于建戌,以奉大辰之政而协景炎之运,辅成明堂调鼎之治。
天下幸甚。
哭吕衡州六首 其一 811年10月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气敌三人杰(三人杰:三位杰出人物。《史记·高祖本纪》(卷八):“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交深一纸书(“交深”句:《晋书·刘弘传》:“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
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
髀股惟夸瘦(“髀股”句:《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此谓吕温胸怀大志。),膏肓岂暇除(膏肓: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以心脏与隔膜之间为肓,认为乃药力不可及之处。)
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馀(“伤心”二句: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人,辅佐刘备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北伐大业未完,中道崩殂。此以诸葛亮吕温,谓其志业未及成就而中年弃世。)